北京城市沙盤
  “大家眼前usb看到的這座模型,紅的城牆、綠的磚瓦,顏色清晰可辨。這麼鮮艷的顏色,我們工作人員都是第一次見呢,這全得益於最近剛給模型做了一次大修。”下個月,你若走進北京城建檔案館參觀,很可能會從講解員口中聽到上面這段話。7月下旬,北京城建檔案館對老北京實物模型啟動了自1996年來的首次大修。一寸寸地面清理,一點點地加固,歷時兩個多月,以讓這座64年前的老檔案露出舊顏。
  23年來首東森房屋次大修
  當年建館時,城建檔案館是作為保密單位,而非開放場所設計。直到今天,這份保密性質依然沒變。與以往不同的是,作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城建檔案館增加了展示功能,可以讓中小學生或市民來現場感受一下60年前的老北京是房屋貸款什麼樣兒,但接待能力有限,只接待有組織的預約參觀。
  “實物模型也是檔案的一種,是比人們普關鍵字排名通常識中的文本檔案更加立體、更有珍藏價值的檔案。”謝副館長告訴記者,保存下來的北京實物模型,可謂是一名城市記錄者,對人們認識1949年的老北京城,有著許多史料意義,“惟一遺憾的是,由於多年不敢動它,使得這顆‘明珠’蒙了塵。”
  還是在1996年,檔案館曾對模型進行過局部的修複和清掃,如修補了一太平洋房屋些起翹的木板。但20多年來,卻從未進行過徹底大修。“經年累月的落塵,讓實物模型變得很臟了,紅瓦變得灰濛蒙一片,連藍色水系都瞧不太出來了。因此,我們才決定在今年啟動一次大修,讓‘明珠’重現光彩。”
  “修舊如舊”全靠手工完成
  和普通的工程維修相比,替實物模型做大修,可是件精細又費事的功力活。“整修這座模型,就像對待古代建築一樣,要求尊重原貌、修舊如舊。”現場密克羅的技術人員田先生告訴記者。雖然不為公眾所熟知,密克羅在業界卻以技術精緻而聞名,2008年奧運工程展覽館中的奧運工程建築模型中,紫禁城模型就出自這些工匠之手。
  “給這座模型‘動手術’,清理修複固然重要,可保護其原樣不受損害也很關鍵。”田先生介紹,整個修複過程中,技術人員不能使用任何的化學類清洗劑,而是用自製的毛刷和清水,一點點地將灰塵拂去,100%的純手工工藝。清理完畢後,工匠們還得靠手工將城樓、房屋的一些破損部位修複,用強力膠將其固定回原有的位置。
  “所以,這就需要100%的耐心和細心,精工出細活。”年約30歲出頭的田先生,看上去不大,在模型修複行業卻已經幹了近十年。而和他一同參與模型修複的其他三位男同事,也都是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。“這次的模型修複太重要了,所以公司派出來的全都是功底深厚的熟練工,為了保證高質量地完成。”
  1個模塊至少4張照片留底
  記者在城建檔案館的7層現場,見識了20多分鐘的清理過程。田先生等四位技術人員,圍坐在電梯外走廊的一張方桌上,桌子上放著一個模塊。心靈手巧的四位大男孩,每人面前放著一套工具,包括自製毛刷、鑷子、強力膠、濕布和一杯清水。清掃灰塵的過程並不複雜,將毛刷輕輕蘸上水,1釐米、1釐米地沿著模型上的小部件清洗,甚至連每棵仿真樹木的枝杈都不能放過。清理中,若遇到有部件脫落、不牢固的情況,先用鑷子將其取下來清掃乾凈,再用強力膠固定回原來的位置。
  整整20分鐘,田先生僅僅清理了一個院落的部分圍牆。不過,經過他的神奇之手,原本灰濛蒙的院落,露出了紅色的屋頂,讓人眼前為之一亮。“哎喲,真好看,我在檔案館工作了這麼多年,還頭一次知道這兒原本是紅色的。”旁邊城建檔案館的工作人員都喜不自禁。
  “你現在看到的,只是修複過程的一小部分。”據田先生介紹,在動手清理之前,他們花了不少的時間,將96個模塊一塊一塊地拆下來,並且每一塊模塊都用照相機拍攝4到6張的圖片,以記錄模塊的原貌。因為,1949年的實物模型,早已找不到原始資料,只能靠著照片確認每一個局部,以保證將來組裝時能和舊樣貌分毫不差。
  接著,就是記者看到的清理和加固工序。造型簡單的模塊,兩個技術人員差不多一天就能清掃完畢。但若遇到部件集中的市中心,則至少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。全部清理完畢後,對於那些缺失的部分,還要想辦法修複,比如補一段城牆,補一棵小樹。最後,才是整理和組裝的程序。粗略估算,整個修複過程需要兩個半月左右的時間。
  “環境的溫度和濕度也很重要。模型修複完後,我們還準備在整個模型上方罩上一個保護罩子,以隔絕灰塵。”謝副館長向記者補充到。
  知情的老北京,您在哪裡?
  變化,是60多年來每天在北京城的各個街角上演的故事。比如,1949年,這座城市的制高點是景山,長安街也沒有貫通,只是在東單到西單段比較寬敞。而如今,神州第一街已經東至通州,西達石景山,北京的外圍,也正從六環走向七環時代。
  “看看60多年前的模型圖,再去繁華的街道上走一圈,你立馬就能很直觀地感受到這些變化。這種深刻的觸動,只有實物模型才能給予。”謝副館長告訴記者,正因為如此,北京城建檔案館才會被確立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讓孩子們從小就能看到他所不瞭解、不認識的北京名城,培養起愛家鄉、愛祖國的熱情。
  不過,在每一個檔案館人的心中,一直埋藏著一個深深的遺憾:模型上的存疑點。“因為當時找到這件沙盤時,並沒有相關的文字資料配套,所以很多歷史上的建築,我們已經無法準確叫出名字。尤其是二環里的老城區,部分小型建築已經隨著舊城改造而從城市版圖上消失,現在就更說不清楚這些是哪兒了。”副館長告訴記者,他們能夠準確確認的,也就是如天壇、故宮這樣的標誌性建築。而有些建築,只能根據橫豎坐標大概猜測。曾經,右安門附近一片米字形平房,工作人員始終無法確認。後來還是一位年長的北京老爺子告訴講解員,這片是北京第一監獄。
  “也就是那件事,啟發了我們,可以通過徵集老北京人、健在的模型製造者和文保專家,請大家幫忙一起確定這些‘叫不出名’的建築到底是什麼。”謝副館長介紹,大修工程完成後,城建檔案館也準備邀請一些文保專家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、建築學家,尋找模型製造者或者老北京人,調動眾人的知識和老記憶,尋找那些已經消失的建築、舊居的來歷。
 
  
(編輯:SN098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j53njiyu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